2021年初,十部委联合颁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刚刚召开的两会上,两会代表委员们也针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程寒飞
建议一:对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进行补偿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中冶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寒飞提交了三项建议,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控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的建议》《关于推进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立法完善的建议》。其中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控的建议》中,程寒飞建议,推进制定水资源达峰与平衡计划,实现水资源配额制和阶梯水资源税,以经济杠杆抑制不合理用水,推动包含污水资源化在内的非常规水源利用,水资源税优化水生态补偿机制,凸显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生态价值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程寒飞提供了一组数据,“十三五”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及GDP保持快速增加,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没有出现同步增长,但同时相关行业报告和统计资料也显示,我国再生水利用量不足城镇污水排放量的15%。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与生态安全等领域对用水需求增加,以及GDP不断增长,我国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矛盾凸显,甚至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程寒飞表示。
为缓解水资源的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程寒飞提出建议:
一是制定水资源达峰与平衡计划。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水资源使用峰值上限,按省级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水资源使用额度进行统筹分配,水资源额度指标可以进行有序、有效、有价交换。出台水资源平衡计划的指导意见,科学指导各行政区域、各行业进行水资源的有效平衡。
二是优化水资源税征收与使用。总结水资源税试点经验,各行政区域在水资源配额内用水,按使用量缴纳水资源税。探索在水资源配额内建立阶梯式水资源税,以经济杠杆促进更高效节水。水资源主管部门严格、有序审批超额水资源指标,超额水资源使用须缴纳更高额的水资源税。征收的水资源税用于配额内的节水补偿,根据水资源节约量实行阶梯式补偿,作为生态补偿的有效补充,将绿色生态转化为价值,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是强化对生态调水的管控。将生态调水纳入水资源限额的管控体系,根据生态需水量确定生态调水限额值,在限额内实现调水、退水“平衡”和缴纳水资源税。严防生态调水用于其他用途,严格监控调用水资源的质量变化,用于生态补水的生态调水,其退水水质不能劣于调水水质,因特殊情况导致水质恶化的,需按恶化的水质因子和水资源量缴纳惩罚性费用。
四是优化水资源统一开发管理的范畴。非常规水源利用对于水资源的量平衡至关重要。建议将非常规水源就地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开发管理,对于雨水、污水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按节省常规水资源量,参照水资源配额指标的价值进行补偿。
建议二:污水处理厂应向能源工厂转变
程寒飞在《关于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的建议》中表示,从变模式运行、碳减排、能源自给等角度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
他表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两亿吨/天,污水处理行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占比社会总排放量达1%-3%,自2019年《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发布以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效能明显提升,但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存在效能不高等诸多短板,在解决雨水溢流污染、能源自给利用等问题方面提升空间依然巨大。
程寒飞表示,“目前,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学术界基本聚焦于更高品质的出水、资源化和能源回收。而基于碳减排、能源自给及将污水处理厂转变为能源工厂的研究与实践则相对较少”。
为此,程寒飞建议制定或修订《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考核的各项指标以削减污染物总量为优先,合理设计雨季相关指标的最大波动值。在一定区域采取授权试点,鼓励以生态环境优先,合理界定雨季变模式运行导致出水部分水质指标波动而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的标准体系。
在经济刺激措施上,他建议,改变现行的污水处理厂按量收费的计价体系,探索按照去除污染物的当量进行计价,设立优质优价机制,同时制定污水处理厂碳减排补偿和能源工厂补贴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推动雨季变模式运行及鼓励能源自给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乔旭
建议大力支持发展膜分离技术、推进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带去了“关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膜分离技术、推进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提案,建议利用膜分离技术攻克污水资源化的难关。
膜分离技术正是一种以分离膜为核心,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物质的一门新兴技术,能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营养和口感,能保持功效成分的活性。乔旭表示,膜分离技术是水质净化和污水资源化的有效手段,在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在国际上已有众多示范典型。
而和传统处理手段相比较,膜分离技术更是可以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尤其在无法达标的印染、皮革、电镀、焦化、酿造等领域,可以做到“吃干榨净”,实现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量不到城镇污水排放量的15%,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乔旭建议,一是鼓励膜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快工业污水治理关键技术攻关。面向我国工业污水处理的实践难题,加强低成本、高性能、长寿命的高效膜分离集成技术研发,增强膜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引领力,赶超发达国家领先水平。设立引导基金,强化产业合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膜技术推广,形成基于膜分离集成过程的水资源综合治理产业链、生态链,打造产业集聚区,扩大产业创新链和产业覆盖面。
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膜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聚焦膜技术装备等重大需求,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提前布局。支持在膜技术解决工业污水资源化的特色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支持高校与膜科学技术领域骨干企业、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设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打三是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制修订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装备、工程、运行等标准,形成污水资源化利用分级分质标准、评价标准和监管标准。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统计方法与制度、污水资源化利用效益评价方法、规范,形成科学统一的统计体系。